生活就像一场大戏,我们演绎着自己,也与别人互相窥视。这是我看完《楚门的世界》后最大的感受。
《楚门的世界》豆瓣评分9.3,于1998年上映,是难得一见的好片子。关于楚门,很多评价都说楚门是多么的悲惨可怜,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可在反复观看这部影片之后我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的生活就被全程直播出去自固然可怕,但处于现实世界的我们真的离这种生活很远吗?
现实生活中不经意营造出的人设,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楚门。
楚门生活的海景镇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他从出生开始就在这个摄影棚中长大,周围的人全都是陪他演戏的演员,而他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通过影棚中的5000多部摄影机全程直播到影棚外的真实世界,人们将真真切切的看到这部主角毫无表演痕迹的真人秀。听起来很刺激,我想这样的综艺节目没有人会不喜欢的。
关于楚门的一切都有导演为他做好了安排,从生活到工作,楚门可谓一生顺遂。电视机中认真生活的人却成了电视机外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谈资,听起来着实可笑。但影片中看着楚门生活的观众甚至在看着这部电影的我们,难道就没有一点和楚门的生活相似的地方吗?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以诚待人,但长大之后又有几个人不会戴上一层甚至几层面具呢?或许是为了躲避,或许是为了更好的迎合所在的环境,我们总会不经意间隐藏起自己一部分本真的东西,披上为自己设计好的华丽外衣,而生活也就成为了我们表演的舞台。
时间一长,我们就容易把这种对自我的包装设计内化成一种习惯,仿佛自己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对比楚门,他的一生被导演设计好了,我们的一生也按照我们想让其朝向的方向发展着,只不过导演是我们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伯恩曾提出过人生脚本理论。人生脚本是童年时针对一生的计划,被父母亲所强化,从生活的经验得到证明,经过选择而达到高潮。而伯恩把人生脚本定义为:“潜意识对一生的计划。”这个定义足以证明,随着我们的成长,经历了不同的环境和事件,我们的潜意识会设定我们要完成什么事,做什么样的人,并由此朝着那个方向去发展。
每个人都在书写着自己人生的“脚本”,亦都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好像一个巨大的影棚,我们在其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这难道不就是楚门的世界的放大吗?
外面的世界会有更多的谎言和欺骗,不得不说相比之下的楚门世界确实要和谐的多。
影片的最后,导演试图对将要从影棚出去的楚门进行挽留,他说的一句话引人深思:
“外面的世界比我虚构的世界更不真实,同样充满谎言,同样虚伪”。
外面的世界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刚刚我们已经分析了,其实外面的世界只是楚门所在世界的放大版,楚门从影棚出来只不过是从一个“楚门的世界”到了一个更大的“楚门的世界”。
而楚门心心念念的真实世界真的比导演虚构出来的世界更好吗?虽然我们所处的环境与楚门的世界相比有足够的隐私和自由,但在我看来,楚门的世界在充满谎言的同时,其实拥有着更稳定的生活轨迹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影片中也有现实生活中观众的反应。当楚门历经艰险从出口走出来时,他们为他欢呼,为他喝彩,同时楚门的这个行为也正式宣告了这个真人秀的结束。影片最后,其中两个观众在为楚门欢呼后冷漠的说了句:“看看还有什么频道有节目”。对于他们来说,楚门秀只是一个节目,一个节目结束之后再换个节目看就好了。楚门能引起他们内心的波澜并不是因为他本人被这样欺骗该有多么可悲,而是这个节目里他的生活给观众带来的感受。观众何其冷漠,没有人在意楚门真正的想法。此时的楚门还不知道,他即将进入的正是由这群冷漠的观众构成的另一个更虚伪的世界。
导演他确实是自私的,为了这场独一无二的真人秀他牺牲了楚门作为一个人应有的自由和隐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楚门所在的世界中,他是人生的主角,每个人之间的关系温馨而和谐,生活美好而平静,这是我们的现实世界望尘莫及的。
楚门秀导演
楚门最后走出了这个禁锢他的世界。我敬佩楚门的勇敢,也支持他这种寻找真相的做法,但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此幸运。
影片的最后,楚门找到了影棚的出口,并且潇洒的转身去迎接本该属于他的真实的世界。这其实是这部影片的一个暗喻:人只有不惧艰险的冲破牢笼,才能真正的得到自己想要的。
然而,很少有人会选择去寻找自己内心中的那一份真相。我们经常说的“走出舒适区”又真正有几个人能做到?我想,如果在我的生活中能找到一方安宁舒适的角落,我是不会随意走出这个圈子的。既然有了安逸的生活,干嘛还要去挑战外面的风浪呢?
我们可以把情况分成两种,一种就是像我刚刚说的,根本就不愿意走出舒适区的人,那这样的人更无所谓去冲破生活和思想上的枷锁,他们的生活会是一成不变的。遇到风浪的时候全看能不能躲开,能躲开就皆大欢喜,躲不开基本就一蹶不振。
而还有一种人,就像影片中的楚门。不甘心困在假象的牢笼,哪怕这个笼子华丽而温暖。这种人会不顾一切的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方向,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推荐阅读:旗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