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至28日,安徽六安再次成为智慧医疗领域的焦点。以“医工合作·凝练·突破”为主题的第二届上海—大别山医学3D打印与智慧医疗论坛暨第七届国际前沿技术与个性化医疗国际会议在六安举行。
本届论坛在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3D打印医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六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单位指导下,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3D打印技术临床转化工程研究中心、上海骨科创新器械与个性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六安市人民医院联合主办,汇聚国内顶尖专家、教授及大别山区域医疗同仁,共商智慧医疗发展新路径。
高位推动,开启医工融合新篇
论坛开幕式于9月27日上午举行,现场高朋满座,学术氛围浓厚。大会执行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郝永强教授,六安市人民政府、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等相关领导分别致辞,充分肯定以上海与六安对口合作为代表的区域协作机制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强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深化医工结合、加速医学3D打印等前沿技术在革命老区的转化应用,对提升区域医疗水平具有战略意义。
开幕式上举行两项重要的项目启动仪式:一是工信部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第二批)揭榜挂帅项目《结构-生物功能一体化的多孔钽植入物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启动仪式,该项目聚集国内14家“产、学、研、检、医”优势单位,围绕原材料、制造装备、制备工艺、植入物研发与应用推广开展全产业链攻关;二是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内科技合作领域项目《基于医学3D打印技术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植入物研发与示范应用》的启动仪式,该项目旨在将智能化假体设计与手术规划系统、生物功能型金属植入物以及生物3D打印活性骨类器官等技术成果在大别山地区推广应用,带动革命老区医疗技术高水平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论坛期间,一项具有示范意义的医疗实践在六安本地成功开展。当地一名72岁患者因左侧髋关节旧假体长期磨损引发严重骨溶解,疼痛加剧无法行走。由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郝永强教授领衔的医工团队,基于本次启动的3D打印钽涂层假体技术,为患者量身定制了具有高孔隙率、优异生物相容性,并能促进自体成骨细胞附着与生长的钽涂层3D打印髋关节翻修假体。郝永强教授更在论坛期间亲自为参会学员演示手术全过程,生动展示了该假体的设计与制备成果。此次手术是3D打印“结构-功能一体化”植入物在大别山老区的首次临床应用,标志着沪皖两地在医疗领域的对口合作从学术交流迈向了实质性的临床赋能。
学术引领,聚焦临床转化
学术报告环节内容丰富、议题前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叶招明教授分享《数智技术在浙二骨科的应用》,展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骨科诊疗模式的重塑。在骨关节疾病与肿瘤治疗领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邵增务教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建生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尚希福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郑诚功教授分别就《肿瘤假体返修策略》、《局部关节置换——医工合作数字骨科前沿技术》、《髋臼缺损的组配式重建》和《临床创新如何成功临床转化?》等专题作了深入报告。
大会执行主席、上海九院郝永强教授系统介绍的《医学3D打印与个性化骨器官重建及再生—上海九院模式》,成为全场焦点,清晰展示从理念创新到技术突破、再到广泛临床应用的完整链条。下午的议题进一步延伸至智慧医疗核心领域,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数字技术成为关键词。
专题深入,技术应用更趋细化
论坛次日,议题更趋深入细致,涵盖假体生物力学、先进制造工艺、机器人辅助手术、代谢组学等多维度内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吴明凡教授分享了《辅助活动平台单眼置换3D打印载骨导板的设计与近期有效评价》,马术强教授则探讨了《3D打印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陈浩教授报告了《3D打印复位导航装置在跟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展现了该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精准应用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中心邓亮博士总结分享了《医工协作个性化假体设计经验》,姜闻博常务副主任则通过《3D打印导板临床应用实操workshop》为与会者提供了实践操作机会,推动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的转化。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甘肃省中医院及鄂州、常州、宿州、六安等地市医院专家也分享了3D打印技术在不同层级医院临床应用的生动案例,充分体现该技术推广的广度与深度。
成效显著,展望未来合作
作为上海对口帮扶革命老区的重要医疗实践,两地医疗合作已结出丰硕成果。三年来,上海交通大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皖西分中心将医学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带到了老区,已帮助当地提升12项专科技术能力,联合培养30余名专业医疗人才,为近5000名患者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医疗服务。六安市19家医院与上海29家医疗机构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名医工作室等形式深度联动,让老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优质医疗资源。
本届论坛议程设置科学,融合政策解读、前沿报告、案例分享与实操培训,形成高效的知识传递与技能提升闭环。它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更是一次推动技术精准下沉的赋能行动,显著巩固上海与六安间的医疗合作桥梁。
山海情深,智慧赋能。第二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上海与大别山革命老区在医疗领域的对口合作进入更实质、更深入的新阶段。
未来,两地将以此次论坛为新契机,持续推进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流动,探索更多跨区域医疗合作新路径,以3D打印、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抓手,破解基层“看病远、看病难”难题,推进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促进革命老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为大别山地区医疗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注入新动能。
推荐阅读: